找到相关内容298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法的宇宙观与人生观

    它的羁绊与压迫,免受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、求不得……种种的苦恼。因而他便不顾资财,不顾荣名,不顾恋权势,乃至家室之,生命之重都在所不惜而遁世,而出家,深山独处,寂静修禅,成八正道,直趋涅槃...主张便是“苦观”,因无常故。汉武帝说:“欢乐极兮哀情多!少壮几时兮老奈何”!?这是“无常”,同时正是“苦”,所以无常与苦是不相离的。佛对世间的苦详细分析:有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怨憎会苦、别离苦、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73764388.html
  • 佛家五眼[沈家桢]

    在梵文里是duhkha。这八苦是生、老、病、死、、怨憎会、求不得和无常(也即是五蕴炽盛)。我没有时间为诸位更详细地解绎八苦,但是,如果诸位细心地将它们分析一下,就可以断定,这八苦统统都跟我们所...为“可见光带”(指图中的彩色部分)。人眼看不到红内线波长和比这波长更长的一切,也不能看到紫外线波长和比这波长更短的一切。  那就是说:在人类还没有发明的工具来帮助他的肉眼探测“可见光带”以外的宇宙前...

    沈家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5364560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十)

    地论》卷四十四说及别离苦、断坏苦、相续苦、毕竟苦四苦,卷八十五又说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非  合会、所、所欲匮乏、愁叹、忧苦八苦,以及一切苦、广大苦、一切门苦、邪行苦、流转苦、不随  欲苦、违害苦...所有的过失以得清净,且能恶行善,改往修来,才能避免造成障碍定慧的熏修,以达证悟解脱。  若犯戒而故意覆藏,过失是越来越重,且无法清净。一般人,都是因犯小小的过失不忏悔,而继续违犯。譬如:瓮中藏有秽物、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768463.html
  • 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佛学思想探微

    思维上提升了一个层次。中士道中对苦的感受已扩展到了思维八苦—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、所欲求不得、五种取蕴苦等,涉及到了从人生百态到思维理念中的种种苦难层次,令观法更进了一个阶段。其次,在中士道中...伽罗成佛之助缘,道体圆满”。①因此,三士道的修证体系是该论的重要佛学思想之一,下面简要评述之。  (一)三士道思想的由来  宗喀巴在《广论》开篇中就明言,“则此之教典,即是《菩提道炬论》。故彼造者,...

    牛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85968808.html
  • 对佛教“五眼”的认识

    知道,认识了人的痛苦是导致悉达多太子放弃 宫廷生活,做一个苦行僧,去寻求人类解脱大道的直接原因。佛陀列出了人类的 八苦──苦在梵文里是duhkha。这八苦是生、老、病、死、、怨憎 会、求不得和... 「空」的直接体验给人以大智慧;然而若能把一切虽然都是假相,可是在它 自己的境界领域里却是真的这一点认识了,那就会自然产生一种无条件的、无差 的、遍及一切的与慈悲。我们认为这种人拥有法眼,在佛教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4170541.html
  • 佛教何以扎根中国

    的基础。四圣谛即苦、集、灭、道,苦谛:佛家认为凡是有为有漏之法皆含苦性,人生有生、老、病、死、、怨憎会、求不得和五盛阴苦八苦。也就是说人总是处于苦海之中,由于当下世界是虚妄不真的,乃因缘和合所成...一个以孝立国的国度,注重伦理道德,如三纲五常,但传入时的印度佛教却是提倡出与超脱。如佛教要求剃度、出家、不婚配或弃妻绝嗣,这与中国的传统伦理有极大的冲突,《孝经》有云: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3870576.html
  • 从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融通——论禅凈统一的必然性

    一切,无所执着,包括舍弃自身,安心无为。称法行,即修布施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等六度,自利利他。这都是针对怨憎恚、、求不得苦等八苦而提出的修定解脱法门。般舟三昧主张:「用念佛故得空三昧」,「持...道副对曰:『如我所见,不执文字,不文字,而为道用。』师曰:『汝得吾皮』。尼总持曰:『我今所解,如庆喜见阿憴佛国。一见更不再见。』师曰:『汝得吾肉』。道育曰:『四大本空,五阴非有,而我见处,无一法可得...

    徐荪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4870790.html
  • 佛教慈善对当代社会的作用

    无常,是生灭法;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。”此时,佛陀教我们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一切事物。拥有平常心,就能自由地把握人生,摆脱生死和羁绊。   人成就再大,免不了人生“八苦”,即生、老、病、死、、求...各个宗教都积极组织参与,不容置疑他们做出的贡献。可见,宗教慈善是社会慈善的重要补充和积极力量。慈善是践行宗教理念的重要方式,源于每个宗教的教义都具有他利他的思想理念。   中国现有的五大宗教,首先...

    则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5080805.html
  • 人生的起点和终点(六):天人男女关系等

    不得、、怨憎会、五阴炽盛。很多佛经你看了半天,往往一部经只讲一个苦,发挥起来已经很多很多了。八个苦是大原则,归纳了人生最痛苦的事,你们背了也不体会。实际上与这些社会学、经济学、政治学、教育学……...叫我们认识这个世界,认识整个的人类社会,人生毕竟是苦;可是有一个不苦的东西,你去找,这就是佛的目的了。跳出来找到那个没有痛苦的极乐,所以叫极乐世界。不是只有阿弥陀佛的世界才是极乐世界,凡是彻底苦得乐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南怀瑾|轮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5400284168.html
  • 临终备览(三):中阴身

    神通、大威力,而不闻痛痒之名。就死而言:此土众生必有一死,其生前造业,死后则随业受生;彼土众生托生莲胎,即成金刚不坏之体,相好光明,寿命无量。此土众生难免、怨憎会之苦;彼土众生互为法中眷属、菩萨...焦炭。畜生之中阴似烟,无固定形状,其生前即无定性、无意志力或因愚痴,故感得此。饿鬼之中阴形色如水,视其福报而有清浊之。人天之中阴形如金色。色界(天界)之中有其色鲜白,以其具禅定功夫,心不混浊,故通体...

    慧律法师讲述·编撰

    |临终|中阴|轮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2344084969.html